[img][/img]
- j+ ]8 R5 Y8 ~6 R( h5 }
山东有两“张”,东有张瑞敏,西有张士平。
& \4 c% c, A4 Z
上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不少国企因管理松散,人浮于事而连年亏损。如此时代背景下,一批强硬的改革派企业家如新星冉冉升起。我国最早成名的那批企业家多数来自这个群体,如海尔张瑞敏、红塔褚时健、联想柳传志,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亦是其中的明星。
2 v. N0 F8 z$ U; z" r
5月23日,张士平安然离世。3月份,褚时健刚刚去世,第一代企业家们慢慢凋零,以各种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张士平这一生干了很多大事,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他近乎完美地抓住了每次历史机遇。从普通扛棉工人到油棉厂厂长、两家上市公司的缔造者、“亚洲纺织大王”和“铝业大王”。
0 B0 B! z" F7 C3 Q
40年间,他像个强硬的苦行僧,为了企业的生存,孤独、倔强地抗争。
6 K3 b# B" a; c! ]8 A9 ~
如今,一切尘埃落定,荣誉和争议终将随他一起归于尘土。魏桥镇的阳光风雨、日出日落,一切都不再与他相关。
$ h3 E& b3 A2 a% }
01
' u9 c8 P" k6 H L1 E
c1 M1 {; ~9 X6 Q: {& G4 [
弄潮儿, P7 y& n, O& X, c- p' E' V4 T
2018年,72岁的张士平累了。9月份,他把魏桥创业集团交给独子张波,此后,再没露过面。
退休之前,张士平接受了一次采访。当时,他身穿紫色T恤,操着一口浓郁的邹平话向当地电视台的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5 R9 E3 J: n/ P* Z4 V% i; \8 A
“作为企业家,看到时机是绝不会错过的。”他总是这样,喜欢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和把握时机。
1 d0 L3 p E, K
1946年,张士平出生于滨州魏桥镇一个偏远乡村。饿肚子,是他儿时印象最深的事情。初中毕业之后,张士平到油棉厂做了推棉工,1981年,他因为“能吃苦,最勤劳”,当了邹平第五油棉厂的厂长。
[img=0,475][/img]
? 张士平
: M' p) T. ^+ p
1981年,国家放开粮油,这是张士平第一次赶上历史机遇。
棉油厂受季节影响大,经常处于停工停产状态,粮油放开后,他带头搞起异购异销。他们到河南、安徽等地收来棉籽、大豆、花生,利用厂里的榨油设备将原料榨油后销售。
异购异销搞到1984年,油棉厂做到了全国供销工业利润第一名,当年利润400万。由于业绩突出,张士平成了山东省供销系统第一个高级经济师。当年山东省选了13个省劳模,他作为劳模代表,到北京领奖。
他总爱跟人聊起这次的经历:“在主席台上,总理亲自把13个劳模证书颁给我。”即便是后来已是山东首富,他都觉得这是他这一生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2 X& ^0 c4 q; L: P9 B% P, G
当时的他,是经济洪流中的弄潮儿,有足够骄傲的资本。
7 q; N% l2 r$ r! t
1984年,是中国企业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一年。王石、柳传志的公司刚刚成立,后来和张士平合称为山东“二张”的张瑞敏,这年底才到青岛电冰箱厂当厂长。
( R& T* t8 ^: n7 L8 w
距离魏桥镇30公里外的西王村,王勇正为建面粉厂四处奔走。1986年,王勇也拿着开面粉厂的积蓄创办了一家油棉厂,这都是他日后成立西王集团的垫脚石。
那几年,还发生了一件事,整个山东地区棉花大丰收。张士平回忆,当时油棉厂的仓库全都堆满了,只能把草一薅,铺上袋子,只能这样把多余的棉花放在地上。
为了消化剩余棉花,他又搞起了毛巾厂,后来又涉足棉纺织行业。当时棉纺织业市场供不应求,着实是一个好机会。张士平筹资6000万建成一个织布厂和一个棉纺厂。经过三年的发展,这两个工厂光是交税就达到了1260万元。
这就是后来在香港上市的魏桥纺织的前身。时至今日,魏桥纺织已是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横跨纺织、服装、家纺等多个行业。全世界生产的牛仔裤中,相当一部分牛仔布料来自魏桥纺织。
魏桥纺织规模大,但利润率极低,张士平又把目光投向铝行业。一方面是他看到铝行业整体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则得益于魏桥自建的发电厂。剩余电力多,发展铝行业,可物尽其用。
[img][/img]
? 工人把魏桥创业集团在几内亚开采的铝矾土装到“韦力信心”货轮上
1 R9 }' q3 j# x# g
张士平有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能力,纺织行业的成功路径在铝业再次得到印证、放大。
3 {+ ^8 v2 @) H2 n
经过数年发展,中国宏桥已是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90%的苹果手机后盖所用铝材均是来自它。2011年,中国宏桥在香港上市,以发行价计算,张士平家族财富增长近50亿元。
从那天起,张士平开始频繁进入大众视野。他的管理哲学、经营之道,连同自建电厂、野蛮扩张,一起被讨论着。对他来说,低调变得越来越难。
. o/ L x2 K8 j" s& G4 w
02
/ N+ N5 z2 d9 _/ C+ U; s7 N S5 B
强硬派
, x# S! ^7 O" @8 X8 s9 f
魏桥集团引起广泛讨论是在2012年。
当时,有媒体报道,魏桥集团自建电厂、孤网运行引发争议。事情源自上世纪90年代,电力短缺的窘况让魏桥集团的工厂时常断电,难以持续生产。张士平做了大胆的决定——自建电厂。
$ j K: {, Q7 r; b$ s) A) O
民营企业家为了解决问题,想过的“奇招”不在少数,但是敢自建电厂、孤网运行的,魏桥集团还是头一个,并因此得名“魏桥模式”。
支持者称之为“电改小岗村”,打破垄断的电力改革先锋;反对者常在安全、环保方面上提出异议。更多的人,将自建电厂的成本优势与魏桥集团的成功联系在一起,企图探究这种“魏桥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的可能。
哲学家爱思考英雄和时势的关系,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推动时势?对企业来说,这个问题同样存在。如果没有张士平的存在,“魏桥模式”能否落地开花?
[img][/img]
? 魏桥创业集团 来源:官网
% C% c" N$ W- ^
魏桥集团身处传统行业,张士平本人又极为低调,于是外界对他知之甚少,也因此常常忽略他的管理才能。
作为公司掌舵人,张士平很强硬。刚上任厂长时,油棉厂很乱,用他的话说:“车间甚至还有大便,窗户上连一块玻璃都没有。”为了整治工厂,他制定了极为严格的纪律,迟到一小时,罚款一个月工资。
; s- b3 w/ Q t- f. y# }. p. G8 S
当时,厂里收进来大量花生,规定员工不能偷吃。有一次,一个年轻员工仅仅因为吃了三粒花生米,当即就被张士平开除。在他看来,有吃就有拿,一来二去,整个企业的利润都能被吃空。
n: F- U3 _8 l. q' D
被车间大便恶心到的除了张士平,还有青岛的张瑞敏。35岁,张瑞敏刚到电器厂上任时,为了整治工厂,曾制定了13条规章制度,其中就包括:“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
4 Y. Q/ v) M$ ]; L& d P2 ^
[img][/img]
? 张瑞敏
' t0 U" ~) L' p# m
和“二张”经历类似的还有双汇掌门人万隆。1984年,万隆被选为漯河肉联厂厂长,当时的“漯河肉联厂”在河南十大肉联厂中排名倒数第一,濒临倒闭。为严惩厂里“盗窃”问题,万隆把市领导的侄女开除了。
9 T2 p7 Z, P% Y6 [* S
当时,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不少国企管理松散,亏损严重,一批强硬的改革派企业家应运而生,登上了国企改制的历史舞台。
9 I# k7 Q) ^, U
03
: d0 H7 N+ h% O5 S. ], S5 U
苦行僧 |8 V% t) [3 Q( l$ E! {) v& b
" M6 X# r/ Y% D' y4 L
无论是前期的棉纺织,还是后期的铝业,张士平干的都是劳动密集型、高耗能产业,并不掌握多少高科技核心技术。
# i/ d6 z/ w3 U1 a
这样的行业在发达地区并不占据优势,但在魏桥镇这种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却能大施拳脚。张士平抓住其中机遇,像苦行僧般凭借成本优势和高效率脱颖而出。
# w+ O4 ]$ ^3 U x, L
魏桥集团常常在行业淘汰剩余产能时大肆扩张,凭借压低成本、提升速度实现盈利。张士平将自己的“三板斧”总结为:快、高、低。
; V; f1 ]7 }& X1 _5 K
“快”是说魏桥创业迅速的市场反应和项目完成能力,其所有项目基本上都是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21万千瓦电厂,电机组建完成,行业平均需要20个月,魏桥只用10个月。
2 k& F! _. L* C1 }5 ]5 C0 w- R# C
“高”是指扩张不靠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魏桥集团拥有十大类2000多个品种,高技术含量棉布占到60%。
; ?3 N4 c& { X' n" K1 _$ Y% B
[img=0,382][/img]
? 来源:官网
“低”则表现在魏桥惊人的节能省耗能力,这需要极强的管理能力。郎咸平在节目中曾分享过一个例子,当年,魏桥纺织兼并国企滨州一棉时,滨州一棉拥有管理人员300人,财务人员12人,年销售收入1亿元;魏桥销售收入30亿,对应的管理人员分别为20人,财务人员4人。
红海搏杀,靠的正是严密的管理、控制和精细化运营,张士平精通于此,被称为“红海强者”。
% y9 A/ w. Q2 F. r2 R% Z
张士平有鲜明的鲁商特征,喜欢做实业,崇尚“少说话、多做事”。2011年,中国宏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后,张士平身价暴增,成为山东首富。此后多年,齐鲁大地无人能逾越其财富。
, _0 W+ j" u% v- f1 T/ o
成为首富后,张士平依旧低调,务实。此前,有媒体为了采访张士平,找到了当地宣传部门帮忙引荐。谁知宣传部门出面,这位首富仍不愿接受采访,最后还是由县委书记亲自出面劝说,他才同意出面。
0 v/ l; d w8 p
包括张士平在内的许多“农村企业家”,由于自身知识结构不完整,大都相对保守。
+ h7 f5 h9 Z; P/ g5 m6 D4 m
在张士平带领下的魏桥集团,不碰期货,不做房地产,只会在传统行业赚“辛苦钱”,他还曾给公司高层规定,不许在股票上套现,所得资金只能用于发展经济。
2 w2 c/ e+ }4 s; D' ?
近年来,魏桥集团并非一帆风顺。
1 o3 p$ ]7 j |
2017年3月,魏桥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宏桥,遭沽空机构爱默生质疑财务造假,被迫停牌7个月。
, C1 I. ~, |' F1 K! s8 w9 k
2017年11月,环保部官网公布了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东省反馈督察情况,魏桥集团被点名批评。魏桥集团违规扩张的电解铝产能后被叫停。
b6 o" Y+ O! `6 v$ Q5 |
魏桥纺织因在2015年和2016年向母公司魏桥创业集团违规提供财务援助,秘密向母公司“输血”,近日亦受到港交所谴责。
6 X2 ~* T) t0 y5 X* }- o5 X
时移世易,魏桥集团的“野蛮扩张”模式走到了尽头。
* W% a0 E: \2 x y6 a
04
/ C3 Q0 T3 F) n& l. }' u1 t( K
大家长
/ e" A* d9 p4 E0 f: q: j3 ^3 I
4 L. ^# ~4 F- u6 Y% |9 u; i
无论是在张家、魏桥创业集团,甚至整个魏桥镇,张士平都是像大家长一样的存在。许多人在他的“护荫”下谋生,他们的生活与魏桥集团息息相关。
6 E, I& Y4 ~5 O- \
农民出身、乡镇创业,他身上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对魏桥集团,乃至魏桥镇他都有极强的使命感。
之前,他重病住近ICU的新闻在网上热传。许多魏桥集团的员工和当地人在网络上发言,为他祈祷。在许多人眼中,是张士平养活了自己一家,改变了魏桥镇乃至整个邹平市的经济状况。
/ H$ n# w& }7 O
[img][/img]
? 山东省邹平县魏桥镇太极爱好者在法治文化广场锻炼
解决农村就业,是张士平在为数不多的采访、发言中几乎次次都提的话题。
做厂长时,厂里招一百名员工,前来排号报名的竟有一千多人。这件事让他感受到农村人口就业的困难程度,“尤其是十几岁初中毕业的小姑娘,很想要厂里上班。”
2015年十大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张士平提到,魏桥创业集团16万员工中,有15万人是农民。他用村主任讲话般激情昂扬得语气说到:“我们解决了16万人的就业,通过连续不断增加工资,这些年相当于向农村转移资金70多亿元。”
对于魏桥集团普通基层员工来说,邹平市区大几千一平米的房价,实在太高。为了解决员工就业问题,集团自建家属楼,员工能以远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单位家属楼。离职时,再由员工交还房屋,公司退还全部买房款。
如今的魏桥集团有点像原来的大国企,除了家属楼,还有多所配套幼儿园,员工子女可在集团接受教育。
9 g* `& t* u7 F% t
几年前,被问到是否会逐渐放弃利润微薄的纺织行业,张士平回答到:“不会,我们有这么多员工,到时候,他们怎么办?”
- V3 V1 M, y, @) I+ ^
张士平的一生都与魏桥集团紧密相连。在这儿,他是专注实业的企业家,像大家长一样带着十几万人,在乡镇一步步建立起世界500强。
% U& Q) Z- _% G! b
如今家长西去,一代传奇就此谢幕。
% K% F) n! w+ j( N* B- j/ ?
去年6月份的采访中,72岁的张士平比以往更加平和,一贯抑扬顿挫的语调温润起来,脸上挂着浅笑。
, b- c7 }. @) s `) Y
不过一年时间,这位敢闯敢干的企业家溘然长逝,是非功过,都抛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