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富人扯巨幅标语:毛主席,加拿大欺负我们!
. p$ Z6 n7 L) v8 m @- x+ G- ^" S+ D | | 明报/南华早报 2014-06-12 08:25:35 [1条评论,查看/发表评论] |
据《明报》加拿大版、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2日报道,1300多名在香港提交加拿大联邦投资移民申请、却因今年早些时候加拿大将所有经济类移民申请旧案“归零”而无法成功移民的申请人,已委托多伦多移民律师蒂姆.莱希代理,向加拿大联邦法院起诉加拿大联邦公民及移民部。 3 p( k5 o+ {7 \, j
+ G* W5 k7 i. a0 f- I
这些申请人均为加拿大多伦多移民律师蒂姆.莱希的客户,据莱希本人称,他们绝大多数申请地点在香港,但“几乎清一色为来自中国大陆的有钱人”,此外,还有部分在安卡拉、伦敦、新加坡、巴黎、新德里、西班牙港和比勒陀利亚递交申请的委托人,他们中同样有相当一部分是大陆人士。 5 n" n0 V# x/ ^; h! i! N
2011年7月和2012年7月,加拿大联邦移民部先后叫停了“联邦企业家移民计划”和“联邦投资移民计划”两项经济类移民的新案接收,但总计66423件在此之前递交的旧案仍未失效;今年2月11日,加拿大联邦公民及移民部采用“搭车议案”的方法,将一份谋求在年内终止联邦投资移民和联邦企业家移民两项经济类移民计划,并一次性“归零”所有积压旧案的动议,附加在年度财政预算中提交下院表决。由于执政党——联邦保守党占据下院简单多数,“搭车议案”的通过毫无悬念,此次提交诉讼的申请人,就是被“归零”的6.6万多人中一部分。 ) M |& b S$ H& c3 q
报道透露,这些中国有钱人提出的诉讼请求,是是要么联邦政府收回成本,同意专案重新审查他们此前被“一刀切”的投资移民申请旧案,要么向他们赔偿总计500万加拿大元的补偿金,而非如政府此前所承诺的,仅仅退回申请款了事。 ; a4 t9 i" q, h7 ~+ J, s! C
# B: a, p7 y( X1 }, Y ?2 ]
这并非中国申请人首次诉诸法律维权:早在今年3月4日,就有10名来自中国北京的申请者宣布,已将加拿大联邦公民及移民部告上联邦法庭,但相比较上次,此次集体诉讼人数多,“主战场”也从大陆真正转移到加拿大本土,引起的关注自不相同。 2 x& g/ o3 Z* i8 ?4 t. {, i8 W
冷静分析不难发现,此次诉讼胜算并不大。 ' D% h1 S9 B6 \$ x1 Q
3月的那一次诉讼最终虎头蛇尾,当时即有加拿大法律界人士指出,这些起诉者本身都不具备加拿大合法居住权,在这类民事诉讼中是否有资格成为诉讼主体,去加拿大联邦法院起诉加拿大联邦职能部门,是大有疑问的。此次“主战场”虽从北京转移至多伦多,但多达1300余人的起诉者,其身份和此前10人并没有两样。换言之,法院是否受理,本身都尚成问题。 9 D2 ^5 G5 j6 Y" w, ?' E, E
从政治上和法律上讲,联邦政府刚刚作出成命,甚至从理论上尚未正式生效,此时若作出重大妥协让步,会显得此前的决策缺乏依据,显得政府欠缺政治智慧,朝令夕改,客观上需付出的政治代价太大。加拿大是海洋法系,一旦此案妥协让步,就会成为此后类似案件的借鉴案例,一旦6.6万多被“一刀切”的申请者纷纷起而效尤,联邦政府将劳民伤财,疲于奔命。正因如此,加拿大政府势必不惜代价,强硬到底。 - E& u5 ?( ?$ j
从民意上讲,对联邦政府不断收紧移民政策的举措,加拿大国内意见不一,而至关重要的华人社区却显现出微妙态势:许多“老移民”、尤其近年来刚刚获得“入门券”的那一批人,抱有普遍的“公车心态”,即尚未挤上车时惟恐车门早关,一旦挤上车就惟恐车门关太晚,担心更多移民涌入,会摊薄自己和家人的福利待遇和就业机会,这些微妙心态,令提起诉讼的中国大陆有钱人们很难得到在加同胞的一致支持,这显然对他们不利。
2 {: c/ Z6 e6 i2 N 还应看到,所有申诉人都是同一名移民律师的客户,而这名律师本身就是个“问题人物”:去年2月,莱希的移民律师资质曾被吊销达60天之久,如今是否具备移民律师资格,也仍然是业内争议的话题,一旦话题发酵,恐对上述申诉人在加拿大的法律诉讼行为,构成难以避免的影响。
7 ]4 V* F8 R+ 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