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P1 j: K7 U C明报
( f8 [" x6 S1 q3 `1 A
/ ~: [4 t' h( g V/ q+ t3 Z# q @2 U$ s! c2 i' y
- [# P8 F8 U/ G7 J联邦移民部长赫森昨日首次制定多年度移民数量,明年移民数量较今年增1万至31万,之后按年增加至2020年达到34万,经济类内的联邦高技术移民和省提名移民是大赢家。( x9 \% X4 E- J2 l$ [/ X
, b/ ^' ]6 M) R$ s5 `0 {
联邦移民部未来三年移民计划出炉,2018年计划引进各类移民31万,2019年是33万,至2020年达到34万。经济类别移民依然是移民引进的重点,其中高技术移民和省提名移民增长最多。$ i! s. b8 _# t* k
% b y* G1 q* z( ~1 E有华裔移民顾问认为,经济类移民配额的增加对国际留学生移民更加有利,预计未来引进国际留学生移民的主渠道联邦"快速通道"移民项目的最低分数要求会进一步降低。
6 O7 B, E. s( I2 R* R! x9 `3 J/ T2 h# A& a- ?- V
昨天下午,联邦移民、难民及公民部长赫森(Ahmed Hussen,圆图)在多伦多宣布了新出台的联邦政府2018-2020年移民计划。
1 k* @/ L8 `4 E" x& q! ?! [
4 _ F/ k3 ^) ?2 E0 i$ Y' w赫森谈到:"我们制定的三年移民计划目标,是基于加拿大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满足加拿大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和保持加拿大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等多方面考虑。从明年开始,我们逐年增加引进移民的数量,以达到加拿大人口总量的1%。"
; s2 `# ?/ g6 J% Y1 L9 t8 J
" j, _2 p& L0 A* O联邦移民部公布的2018至2020年移民计划移民配额分配显示,经济类(Economic)移民依然是加拿大移民引进的重点,2018年移民引进目标是17.7万人,2019年是19.1万人,到2020年达19.5万人,佔引进移民总量约近60%,比今年目标(17.2万)增加2.3万人。
5 ~ U$ p3 @! m% X4 Z+ ^; T, g
) h5 F% n2 I/ W d其中,联邦高技术移民(Federal High Skilled)和省提名移民项目(Provincial Nominee Program,PNP)增加最多:前者,今年目标是71,700人,2018年增加至74,900人,2019年是81,400人,至2020年达85,800人,三年增加移民1.4万人;后者PNP项目,今年目标是5.1万,明年是5.5万,2019年是6.1万,2020年达6.78万,三年增加1.6万人。8 v3 |# N8 Z: ^ b, p: Z
( d, V2 s. ^* |
另外两大移民类别:家庭类(Family)和难民类(Refugess and Protected Persons)的移民引进数量也有所增长。7 E3 o8 c3 X* n, r, c; n4 y0 o
& E7 `" J! j& j" T( f$ x% a M

+ c3 A! o) h& c' N) A: D) b' L1 C x% e) N: S) s( B

' b& u% u9 j- f; e& C9 L
9 M6 D1 _# V) M) p其中配偶子女移民数量从今年的6.4万人提升到明年的6.6万人,至2020年达7万人。华人十分关注的父母祖父母移民增长不是很明显,2018年的计划是2万人,2019年再增加500人至2.05万人,到2020年达2.1万人。整个家庭类移民的配额大约佔引进移民总量的27%。难民类人士引进数量继续增加,2018年达4.3万人。4 X5 Q* ?$ R( T) i
( t- \" f D, V7 y/ x! ^
资深移民顾问吴冰指出:"未来引进移民的总量增加当然是利好,说明加拿大政府继续执行开放移民的政策。从移民配额的分配看,主要增加了联邦技术类移民,包括省提名项目配额增加也会有一部分流向技术类移民,这对于国际留学生申请移民更加有利。国际留学生主要申请的是联邦高技术移民类别,这个类别是通过『快速通道』移民项目实施,现在这个类别的配额增加,意味着留学生申请成功的机会更大了,所以我判断,明年『快速通道』移民项目对申请人的最低移民分数标准会进一步降低,可能在每轮『抽签』中会出现400分到410分区间的最低分数,但不会跌破400分。对于中国留学生申请人来讲,如果你学历在大专(最好是三年以上的专科)以上、英语达到一定水平,被抽中的机会将更大。"
" {7 P, z# Z; [. d
5 X# P6 K3 r- q4 T* | B在新闻发布会上,赫森还表示,联邦政府会加大对新移民服务的工作力度,帮助每一名新移民安居、找工,尽快融入社区,适应新生活。 |
) S0 |, R& p- `5 D
3 \4 j, ^* B& ?5 P5 M
1 A3 F, S. t0 ]5 |0 q) R4 {8 _. i! p# z! i# f
8 x% g6 ^, l" v2 f
| 1 n: L; a. ?9 r) q* D! t3 f
| ! \' a. G6 M$ |% a6 F5 E.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