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加国今年春来晚 夏时制从周日开始7 n7 W- T+ ?' w% @3 W$ d( I3 A
|
1 Z1 _* ~7 [( R" y- f: B# i: ^ | | ( A3 r# c/ j- q, y
 ■ 本周日凌晨二时开始夏令时间。 资料图片 尽管外面还是寒风刺骨,丝毫没有春天的感觉,但今年的夏令时间,将于本周日凌晨二时开始。明晚睡前记得将时钟拨快一小时。7 V4 j7 z. u [8 T7 K
. t. c; o2 v. r% D1 K6 w' V& G7 w$ b/ T/ q& A/ }9 B7 C' K
' `6 B0 r+ ?5 r q2 k
| 为充分利用日光而实施的夏令时间,将于3月9日星期日凌晨2时开始,大家在周六晚睡前可将时钟拨快一小时。 为加强日光节约,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加拿大和美国自2007年起,延长北美的夏令时间,从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起,到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止。在此之前,加拿大的夏令时间是每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日至10月最后一个星期日。目前,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实行夏令时间制,但每个国家的具体规定也有所不同。6 q9 A# w: u, d" U
驾驶者要提高警觉
6 t7 } g" _( g+ G" K6 e" E8 u3 B# s 卑诗保险公司(ICBC))向司机提供下列适应时差的驾车贴士:
- C& ~9 k; R& C. ]/ I2 z( c9 t -周六晚提早休息,星期日晚照平常时间上床,以准备周一早上上班。
* O# A4 c b/ k8 I8 s -了解身体如何适应时间改变,因生理时钟仍可能受到干扰,可能影响驾驶时的注意力及警觉性。; U# [& F4 t2 t& l7 v5 a- B7 H
-夏令时间开始的前段日子,早上天色仍昏暗,要注意其他道路使用者,例如骑单车人士及行人。1 o, }" c9 S" L1 e/ H
-清洁车头灯,以适应早上较昏暗的驾驶状况,注意其他灯号(高灯、低灯及尾灯)是否操作正常。
9 ^, G ~+ C! u3 k1 _ t 调节生物钟 约需7-10日
1 z6 M$ a4 b/ Y9 F 夏令时间时钟将被拨快一小时,一小时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实严重打扰人们正常睡眠,扰乱生理时钟及体内贺尔蒙分泌。有睡眠专家指,年纪越大便越难适应时差,建议有睡眠问题人士,应在夏令时间开始前一星期,便开始调节行动。+ m# g5 i& x. U) J" D6 S4 m5 Y7 R8 Q
活柏睡眠诊所医疗主任吴宪威医生指出,人体内都有一个生理时钟,睡眠时间长短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儿童要十小时才睡眠充足,长者只需五小时已足够。睡眠不足会损害身体多个主要器官功能,肺、肾、肝、内分泌、甲状腺等也会受影响。) U: J- c" J* P0 N9 Y0 L
由于冬天黑暗时间较长,人们的睡眠习惯及身体机能也随之调节。进入夏令时间,贺尔蒙及其他内分泌会出现紊乱。一般人需要7至10日贺尔蒙才会慢慢调整过来。
& z( U2 E3 O" A. s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难以适应时间转变,吴医生认为儿童由于睡眠时间长,适应能力反而比成年人佳。35岁以后的成年人,甚至60岁以上长者更容易出现时差调节问题,年纪愈大情况便愈严重。3 e( a9 A5 S0 m% w6 z
他建议在夏令时间开始前5至7天开始调节日常作息,如晚上逐日提早少许上床,日间多接触阳光,可帮助身体产生特别贺尔蒙,令人感觉精神。
% ~/ A, T/ {5 d% E# {& h. u 不少人认为一年两次调整时间非常烦人。吴医生指一般健康的人在适应上不会太困难,感到困扰的多数是有睡眠问题的人。当转换至夏令时间,大家享受日光及进行日间活动的机会增加,正面的想还是值得的。( a' Q# O" t5 i
註册儿童睡眠顾问吉娜(Jenn Kelner)指出,北美有近40%儿童有不同程度睡眠问题。夏令时间开始,对一向没有睡眠问题的儿童来说,一般只需一至两天时间可适应。但对转变比较敏感的儿童,需要一些措施来协助孩子顺利过渡。
8 H/ y5 y% q* T: m9 R% S9 E 她建议家长要在夏令时间开始前三天,逐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第一天可将孩子起床时间提前15分钟,晚上睡觉提前15分钟,第二天再提前15分钟,第三天同样提前15分钟。此外,要确保孩子睡房幽暗遮光,避免使用电子仪器,因为黑暗可刺激一种褪黑激素(melatonin)产生,有助人安睡。; d3 H4 M8 o( C, o: E0 R M
如果孩子比正常时间晚起床,不要让他们继续睡,应吵醒孩子,然后进行正常的日间活动,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白天时,让孩子充分暴露在日光中,特别是早晨的阳光,将有助调节体内的生理时钟。
; w% l0 U4 p8 e! p6 v( F5 ` | 3 @) t7 `$ z! C) B
- {" h! Q1 ], f* a4 K" x6 ~2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