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alifax 于 2016-11-4 21:23 编辑 ( V4 q1 P2 [' P
7 y& q! ]9 Y( s8 z
变态法语规定!英文名商家面临高额罚款!PrixCo、Meilleur Achat竟然是Costco、bestbuy?2016-11-0( [, o8 R- n o4 r) h4 f
在蒙特利尔生活了这些年,感受到了双语城市的文化魅力,但是有的时候真的好像抱怨一下爱折腾的政府。 b9 U' Y" v9 ~2 g0 H
: K" i0 m8 x3 e1 S) c
* a) H# ?( w$ Y6 U; z- ?0 W1 G自从Bill101以来,广大不说法语的朋友们可被折腾坏了。很多人家里的孩子因为强制要求上法语学校,而不得不去上法语语言课。 3 B8 C" D* o. `9 D9 c
7 w% i8 R% K" v& d; [
而更可怜的就是商家了,很多商家因为没有使用法语名或者法语海报导致面临巨额罚款。
# C6 ?1 h1 ]. d1 r 5 y" l- O3 j# Z9 I/ t% n4 N
5 I' \% ]" L$ v) L3 h( O2 O$ O有的商家被改名之后面目全非,比如大家经常吐槽的肯德基。。。
; L3 i* j, [+ l& Z j* B 2 ~! O5 h* H4 B9 e/ |. C9 f/ h
: s: B# G4 S2 M8 ~* {
不过这项法律也存在一个灰色地带,很多店其实现在并没有改成法语名但是也没人在管的。
$ x; a0 }- K8 e0 K/ a& M" D m比如逃过一劫的Best Buy,Costco和Second Cup。。。
: T b* g8 `' D 0 i0 R% j3 r8 P' m% b( ^
& K6 s# v0 G" @2 I3 G4 ?
其实他们一开始也是被要求改名的,政府给的名字如下: . `; I( I( v |1 u- w! O3 j
“Prix-Co” 是 Costco, “Meilleur Achat” 是 Best Buy “Deuxieme Tasse” 是 Second Cup 1 T3 `& Q: t& ~! I; H
这咋越看画风越不对呢,有一种Second Cup秒变“二大碗”的感觉啊。。。
+ j; y9 j; a# l. R( @) f( s4 ?0 A然而现在,这项法律将会被正式修改并实行!会有法语语言警察专门监管来确保其实施。$ i' M0 e0 `4 I& n3 U+ y" L
9 y, z9 ^5 a& c7 J9 ~( K
! |9 ?8 t5 X! |1 i7 f# v+ m! g 3 t% h& c- ~! l! m( U$ X
恩。。。乐活君好想吐槽,语言警察是什么鬼啊! 9 r! W1 e' L6 _ }- {" B0 e3 C
此项法律具体是这样的: & p1 p* Q* w/ N2 Y+ Y2 g2 y( P
使用英文店名的公司需要全面修改!要么加一段法语描述,要么加个标语或者对于图标的解释。 / q6 ^; n3 ]. L2 ^0 X
) j" s) D3 @0 {& i
, V# G4 L& H0 `, U其实吧,乐活君觉得你要加法语描述什么的都可以,毕竟也要照顾不会英语的人。; N) k) Q$ I$ m
5 L; `9 m6 U# P. _但是下面这条未免有点太不人性化了!
: j. A7 O: u; S! v+ Q5 x使用英文名的商家,需要把法语描述融入自己的英文名标志!啥意思呢?
- B1 f0 G& d3 x店面标志旁边必须有法语描述。晚上的时候,如果店名logo的灯打开了的话,法语描述的灯也要打开!4 ?% }" a$ N3 D, {" w9 P: [9 C! d* R
2 C( H8 ]/ C0 Y' i( {" G& q0 s3 P
9 h! h8 X3 l# B
9 K( P1 a/ S- p. p* t
真是太心酸了,本来加各种标语描述就够麻烦的了,挂新名字又是一笔费用,晚上还要多开灯,又要加钱。 ! q. q& w/ [- J: h5 A6 z: k
而且最心塞的是,政府不补贴也就算了,如果不乖乖就范,还要罚款!罚款金额1500到2万加币不等! , e. N0 |! W1 Q" T+ d
* F& `6 l! q8 C) Y) T% F1 O
2 Q& {9 c! K; l3 _# Y乐活君对于魁北克政府真是无力吐槽了,虽然我理解政府想要保护法语的心态,但是这样做不但劳民伤财,而且这完全治标不治本好吗! ( ]: t: j: z/ a7 q' t
: o4 b' w Y3 n6 W& m/ p |